加強審計質量管理 護航資本市場發展
來源:中證網
發布時間:2021-01-04
伴隨新證券法的實施,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一系列重大歷史性變革。2020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明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各項舉措。在資本市場中,注冊會計師等中介機構是重要的參與主體,為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和有效的內部控制提供了堅實支撐。因此,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目標是不斷增強社會公眾對公司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的信賴,提升對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質量的信心,維護公眾利益。
我國的質量管理準則(包括《會計師事務所質量管理準則第5101號——業務質量管理》等3項準則》)于2020年11月發布,成為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于2020年9月發布相關審計質量準則之后,第一個發布本國質量管理準則的國家,成就令人矚目。這是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準則體系建設中的里程碑,將為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質量管理體系提升起到強大推動作用。
不同于現行的以合規為導向的質量控制準則,質量管理準則要求采用基于動態調整的風險導向的質量管理方法,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不同的會計師事務所都應當基于其從事的業務性質、自身規模、組織機構等特性設計和實施質量管理措施,以有效地保證審計質量。同時,質量控制準則切實考慮了中國實際情況,將原則和規則的有機結合,從目標、總體思路、八個組成要素等方面作出了規定和指引。
筆者認為,會計師事務所應當立即著手按照質量管理準則對自身質量控制體系進行全面的自我審視,以確保能夠盡早符合質量管理準則的要求。基于質量管理準則提出的新要求,在提升事務所質量管理的措施方面,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領導層的質量目標和責任。質量控制準則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層的推動力和領導力。質量管理準則增強了事務所領導層對于質量管理的責任,及培育質量至上理念的文化,以推動事務所承諾一貫高質量地執行業務和維護公眾利益。
事務所領導層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同時依托各項政策和程序,將其落實到每個執業人員的日常工作中,例如建立咨詢機制,建立動態的監控機制,使質量管理覆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晉升和考核機制等。領導層應當以身作則地貫徹質量至上的文化,確保各項政策的有效實施。
二是實行“一體化”管理。針對我國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存在“一體化”方面的突出問題,質量控制準則明確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建立并嚴格執行完善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實現人事、財務、業務、技術標準和信息管理五方面的統一管理。
實行嚴格的“一體化”管理,可以為事務所的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事務所在內部治理和領導力、業務承接、業務執行、合伙人考核和收益分配等質量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實施方面都需要有“一體化”管理作為基礎。否則,實現審計高質量的目標可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是加強職業道德和獨立性要求。“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靈魂。事務所領導層需要建立和維護政策和程序,對違反職業道德和獨立性要求的行為實行“零容忍”,確保符合中國職業道德守則的要求。另外,事務所需要建立并完善與公眾利益實體審計業務有關的關鍵審計合伙人輪換機制,明確輪換要求,確保做到實質性輪換。
四是加強對客戶和業務的接受與保持的管理。質量管理準則強調事務所應當在客戶關系和具體業務的接受與保持方面設定質量目標以及政策和程序,以確保做出適當的判斷,并應對風險。
五是加強資源投入,提升審計質量。質量管理準則強調了事務所在對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和知識資源方面投入充分、適當資源對保持整體高審計質量的重要性。同時,為實現高質量的審計服務,事務所應當為項目組提供充分、適當的資源。
同時,結合新技術的應用,事務所需要持續改進審計方法和審計工具,更有效地把控審計風險,提高專業能力,提升審計質量。事務所領導層需要具備前瞻性的思維,在知識資源和技術資源等方面充分投入,加強專業技術和質量控制資源投入;不斷探索采用科技手段,開發審計應用工具,科技賦能,推動審計創新。
六是投入資源,培養順應未來發展的審計人才。隨著經濟事項和交易模式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的企業經營和業務以及財務系統高度依賴信息技術。在數字化時代,傳統的審計方法面臨轉型,更多科技應用在審計場景中,數據分析方法得到逐步開發,審計抽樣探索向全量樣本轉變,筆者建議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行業加強IT審計人才、數據分析等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工作,加強人才儲備。
七是對于資本市場業務,事務所需要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以更有效地評估和應對資本市場的特定事項和風險。例如,對資本市場業務實施更嚴格的客戶承接和業務保持程序,比如執行有針對性的額外批準程序;建立高風險客戶的預警提醒機制、動態監控機制等;對于業務執行,除進行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之外,還執行額外的報告復核制度等;執業技術部專門針對資本市場項目編制技術指引和開展培訓等。